9月19日,省農業農村廳在鄭州組織召開全省“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視頻會議,深入分析當前生產形勢,全面部署各項工作任務。
形勢嚴峻挑戰前所未有
會議指出,今年全省秋糧生產規模龐大,總面積超過7600萬畝,其中玉米5700萬畝、花生1900萬畝。不同作物成熟期存在顯著差異:豫南地區受前期干旱影響,作物成熟期提前;豫北、豫東地區則因后期降水偏多,成熟期可能推遲。這種不平衡的成熟期分布,給農機作業帶來了時間跨度長、任務重等挑戰。
更令人擔憂的是天氣狀況。據氣象部門預測,9月22日至27日期間,全省大部分地區將出現陣雨、雷陣雨天氣,局部地區甚至會有暴雨。進入10月份后,降雨過程仍然頻繁。這樣的天氣條件極易導致土壤濕度過大,造成農機下地作業困難,同時也會給秋糧收獲后的晾曬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此外,隨著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的推進,玉米等作物的種植密度增加,導致秸稈產量顯著上升。如果秸稈還田不能與深耕深翻、細耙鎮壓等措施有效配合,將會影響土壤質量,進而對明年夏糧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多措并舉全力應對挑戰
為確保“三秋”生產順利進行,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全省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400萬臺(套),其中包括18萬臺(套)玉米、花生收獲機。各地要盡快完成對現有農機具的排查登記工作,特別是要掌握履帶式拖拉機、收獲機等應急裝備的分布情況,確保所有機具都能以最佳狀態投入生產。
在作業組織方面,要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與周邊村組簽訂作業協議,大力推廣“收、運、烘、耕、種、管”一體化作業模式。同時,要建立健全區域間協作機制,避免出現局部地區機具短缺的情況。
針對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會議要求各地完善應急預案,動員全省832家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742支應急作業服務隊做好充分準備。要增加適用濕澇地塊作業的農機具供給,包括履帶式、半履帶式收獲機以及寬輪胎拖拉機等裝備。還要全面排查糧食烘干能力,確保濕糧能夠得到及時處理。
夯實基礎保障糧食安全
會議特別強調了小麥播種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狠抓整地質量,連續旋耕2—3年的地塊必須進行深耕作業。在小麥播種環節要嚴格執行“四適一壓”技術要求,即適墑播種、適量播種、適期播種、適深播種,并做好播后鎮壓工作。播種深度要嚴格控制在3—5厘米范圍內,確保出苗質量。
在服務保障方面,要求各地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油料供應、機具調度、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要落實跨區作業車輛免費通行政策,設立農機用油綠色通道,開展“送油到田”服務。同時要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及時為農機手解決實際困難。
會議還要求加快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兌付進度,力爭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兌付工作。要加強對補貼政策的監管,對違規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全面動員確保任務完成
會議強調,安全生產是“三秋”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堅決杜絕農機“帶病”作業。9月19日當天,河南省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培訓班也在許昌舉行,目的就是通過業務學習和現場培訓,使得各地農機部門加強現場作業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同時要做好應急準備,妥善處理可能出現的機具供需矛盾。
會議號召,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要發揚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紕漏,每項措施都落到實處,努力奪取今年“三秋”生產的全面勝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趙博通訊員 華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