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欧美高清_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_天天射天天射_中国老头同性xxxxx_蜜臀性色av免费_亚洲永久精品ww.7491进入_亚洲综合九九_伊人婷婷在线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二区_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河南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 三夏進行時

機械賦能田野新

發布時間:2024-05-29  信息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以前收小麥要靠人工割,割完再拉回家,拉回家還要進行碾壓;現在多虧有了大機械,小麥收得快,還收得好。”5月27日,看著收割機在自家麥田里馳騁,汝南縣王崗鎮后營村種糧大戶程勝利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收麥流程。

  “過去用的是傳統工具,一般有靠牛拉的用于翻地的鐵犁、用于碎泥土和平整田地的耙以及用來裝運糧食的架子車,現在都被機械取代了。”程勝利說,“現在收麥能見到鐮刀已經不容易了。”

  如今“三夏”生產,農機上陣“唱主角”。夏收一線已經成為農業科技裝備的展示場,農業機械化有力保障了夏糧收獲。今年“三夏”期間,全省將投入農機400萬臺(套)以上,其中聯合收割機20萬臺、履帶式收割機3萬臺,確保生產需要。

  從曾經“老少彎腰”到現在“只聞機器響、不見人奔忙”,隨著農機裝備應用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科技發展正不斷革新著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

個性定制

每一個環節都“有機可用”

  大的小的、紅的黃的、播玉米的種小麥的……走進鄧州市腰店鎮河南首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生產基地,形狀、顏色、功能各異的農業機械映入眼簾。

  “我們這里有聯合收割機、免耕精量播種機等各種機械,從播種到收獲,所有的農業問題都可以從機械上找到答案。”公司負責人沈興新說。

  除種收環節,在小麥秸稈處理上,也有機器給出了答案。

  在唐河縣恒潤達秸稈回收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各種不同型號和大小的專業秸稈回收設備停得到處都是。

  “我們有不同大小的摟草機、打捆機100多臺,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和環境進行服務,目前在唐河能覆蓋10多個鄉鎮,一年回收秸稈將近20萬噸。”負責人嚴軍杰說。

  2023年數據顯示,唐河縣各類農作物秸稈總產量達194.5萬噸,肥料化利用93.8萬噸,飼料化利用41.03萬噸,燃料化利用11.73萬噸,基料化利用0.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7%。

  針對不同地形地勢,河南也不斷解決了有些丘陵山地“無機好用”“無機可用”的問題。

  “普通的拖拉機又大又重,在坡地上不好用。”新縣種糧大戶夏海斌承包的500畝稻田,有100多畝坡度比較大。

  通過不斷進行研發嘗試,大型大馬力農機、丘陵山區小型農機等機具不斷面世,種糧初步實現“有好農機用”。

  機械化的進步,讓“被遺忘的角落”也能煥發勃勃生機。

技術進步

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顯著

  在今年我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現場,10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新野縣新甸鋪鎮陳家村的大田里擺起了“擂臺”。

  “減損就是增產。”首次參賽的25歲選手劉迪說,“一定要調整機器割茬的高度、車速以及滾筒的轉速,只有調整到合適的喂入量才能減少損失。”

  目前,我省小麥機收率達99%以上,機械化不僅讓農民告別了勞累的揮鐮收割,更因為機收減損技術的推廣,成了糧食增產的“無形幫手”。

  “通過大比武活動,機收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這幾年,南陽市小麥整體收割作業損失率都控制在1%以內。”南陽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農機推廣科科長張謙說。

  此外,農業機械的應用還能有效避免糧食在收獲過程中的污染,確保糧食的清潔度和品質。

  在民權縣同升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的一部分土地上,一棵棵春玉米已經發芽,長出一片綠意,行與行之間的間距規整清晰。“播種機等農業機具的使用,保證了種子的播種深度和間距的一致性,為作物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合作社負責人劉振軍說。

  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農機裝備企業200余家,產業規模接近600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大中拖拉機和收獲機械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第三位。農機總動力達到1.1億千瓦,居全國第二。

  “農業機械顯著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也保障了作物的收獲質量;這些機械都為‘三夏’生產插上了科技翅膀,提供了科技保障,增加了豐收底氣。”河南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農機裝備處一級科員趙華威說。

科技加持

裝備升級換代裝上“智慧大腦”

  自動駕駛聯合收割機、無人插秧機、免耕精量播種機、植保無人機……近年來,智能農機不斷從田間試驗步入夏收夏種一線,開啟了“三夏”無人作業新模式。

  今年“三夏”期間,為了給農機調度繪就最佳線路圖,不少農機裝上了北斗智能監測終端這個“智慧大腦”。

  依托“河南農機云平臺”,不僅可以實時監測到農機的作業質量、作業圖像,還可以看到農機的行駛軌跡,給實現農機共享共用、合理調度提供了方便。

  在潢川縣魏崗鎮余店村,潢川縣農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5000多畝小麥也用上了“滴滴打車”。

  “集中收割小麥容易著急,今年我們縣上線了‘滴滴打農機’農機調度平臺,可以像打車一樣及時叫到收割機。”合作社理事長湯新紅高興地說。

  在手機上通過App預約好時間地點,到收麥時,10多臺聯合收割機就早早等在了麥田邊上。在魏崗鎮,與湯新紅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數十位種糧大戶。

  在鄧州市智慧農業中心里,通過大屏幕,遙感衛星和機械設備結合,可以實時監測當地麥田的病蟲害信息,給科學分析研判病蟲害提供了便利。

  通過運用田間安裝的土壤墑情儀,自動監測土壤溫度、土壤濕度的數據,同時也可以在線實時查看不同地塊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墑情情況。

  “平臺上可以查看實時數據與歷史數據,還可通過預警設置,使系統針對異常信息進行提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土壤情況進行調整,告別了人力憑經驗判斷的歷史。”鄧州市智慧農業中心負責人李占說。

  各地多款智能農業設備和系統在今年“三夏”生產中的應用,只是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機械賦能田野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樣的畫面正漸漸成為歷史。(記者 于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广汉市| 报价| 宁南县| 巴马| 申扎县| 开平市| 汉寿县| 三河市| 石林| 平安县| 鹿邑县| 漯河市| 平乡县| 远安县| 崇信县| 彰化市| 饶阳县| 彭阳县| 韶关市| 桐城市| 奉化市| 武汉市| 台南县| 兴文县| 大余县| 五原县| 丹棱县| 衢州市| 河南省| 景东| 文化| 邳州市| 浮梁县| 涡阳县| 日照市| 南溪县| 清苑县| 韶山市| 海城市| 哈巴河县|